设计目的需明确
职能阐述
工业设计:是一种专业的服务,为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利益而创作和开发产品与系统的概念和规范,旨在优化功能、价值和外观。
交互设计:重点关注人与技术的互动。目标是增强人们理解可以做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已经发生什么。交互设计借鉴了心理学,设计,艺术和情感等基本原则来保证用户得到积极的、愉悦的体验。
体验设计:设计产品、流程,服务,以及事件和环境的实践,重点关注整体体验的质量和愉悦感。
——开头即阐述职能,觉得有个很明显的用意表达,即设计目的需明确,也可理解为术业有专攻。
——当觉得自己迷茫时,可以根据文中提到的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技能,又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论: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先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主要通过观察获得。
——著名的设计理念开头即提出
——观察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是字面意思,交互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数据分析也是观察的一种手段
设计时还必须要以用户会犯错的假设为前提。
良好的设计起始于对心理和技术的理解,优秀的设计需要产品与人良好的沟通。
——这是在交互设计输出中很容易忘却的两个小点。
——交互设计师一定是多元发展的存在。
——对于交互设计师的灵魂拷问“什么是交互设计?”,我会回答:“交互设计的终极目标是给人带去正面的情绪。”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书里先抛出了两个概念——
易通性(understanding):所有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用途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装置起到什么作用。简而言之是容易被理解。
可视性(discoverability):所设计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明白怎样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及如何操作。简而言之是容易被发现。
——这里针对上一小节提到的“优秀的设计需要产品于人良好的沟通”,提出了方法论。
——深深觉得此书译的太晦涩了,两个概念看英文会好懂很多。
如何做到易通性和可视性,可适当运用五种基本心理学概念: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和反馈。以及概念模型,让用户真正理解产品。
示能(affordance):物品传达出人们如何与它们互动的重要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可能进行哪些操作。
——例:当用户在需要做某事是第一个想起的工具,即是这个工具平时传达给用户的,两者间无形的关系可理解为示能。品牌传播也是一种示能。
意符(signifiers):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能告诉人们正确操作的方式,可以是任何可感知的标记或声音。
——例:icon传达给用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示能,而可点击的icon设计可理解为意符,告知用户可如何操作到达示能。
映射(mapping):行为操作与实际发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应,是一种令人信服的概念模型。
——例:把内容当成一张无限延伸,具有3D维度的画布,而电子设备屏幕则是我们能够唯一窥探这张画布的窗口,所幸我们能够操控它,但需要遵循我们的物理常识,反之会迷失在这张画布里并觉得很挫败。
反馈(feedback):让你知道系统正在处理你的要求的方式。必须即时和提供恰当的信息,以及正确地,合理的使用。
——例:好友在社交软件发来的消息应该强反馈,可带有愉悦的感情色彩;每天带有大量讯息、频繁出现的订阅号新内容提醒则可以设计的弱一些。
在设计中,意符比示能更重要,是沟通的开始,反馈则是沟通行动的结果。
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在人们的心目中,所理解的事物是如何运作的,也称为“心智模型”,“心理模式”,是经由经验建立起来的。
——例:如今汽车的升降车窗按钮就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模型,上提按钮升起车窗,下压反之。
一个好的概念模型使用户能够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不同经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概念模型,其对产品使用难易程度也不同。
人类的神经系统具备里大量的反馈机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传感器,以及可以监控身体姿势和肌肉、肢体的运动的前庭和本体感觉系统。合理利用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系统映像:帮助用户理解产品的信息,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型。是设计师通过产品与用户间接沟通的方式。
——例:用户通过网上搜索产品相关内容,是有形的;之后购入产品进行交互后,对产品形成的既有印象或概念模型,则是无形的。
——系统映像这个概念比较难懂,看书里的示意图用了自己的话和例子简述。
——以上提到的概念在工作中经常会翻出来做对标检查,非常有帮助。

更多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