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想分享的是交互设计输出工具。
曾经用过的工具有axure,最早期的原型设计工具了;
sketch试用过一段时间,但由于仅限macOS使用,对于大团队兼容性不是很好,所以还是弃之,况且还要付费,暂时还没有能让我付费的点;
直到Adobe爸爸的XD横空出世,真想抱着哭泣(感恩的心)。
其实很早前就听说过XD了,是UI同事介绍的,没有太引起重视,直到去年参加了IxDC大会,XD设计总监亲自上台安利,看了操作视频,于是决定研究起来,到如今我已经离不开了,也成功推广到了项目团队的同事。以下是我的安利,新笑纳:
一、免费
我想就冲这一点,就算不用也要装一装,以此羞辱桌面上其它破解版软件(什么破想法)。这么霸气的策略,真要给Adobe竖个大拇指,完全无内购,不玩套路。当然,如果你想付费,谁都不会拒绝,付费后Adobe会给你100GB的空间存储文档到云端,方便你随时操作,和Portfolio建站权限(有机会我会专门开一篇讲),貌似还可以多人协作方式,很适合团队合作。如果仅仅是用来输出交互原型,免费的就够用了。这里感叹下马太效应的强大。
上图是我用香港帐号查看的Adobe收费方案,国内的收费标准有兴趣也可以搜一下,只会让你直呼“我终于知道为何大家不用正版了”。
二、启动快
相比于axure,XD的启动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贼快。这种时候就得上图对比了,XD整整快了两倍。当然不排除我用的axure是破解版还是2015版的缘故。
XD打开文件耗时5s
axure打开文件耗时15s
三、界面好看
作为交互设计师,应该很了解“美即好用效应”。XD一打开就是以画廊的方式展示你的过往作品,看的赏心悦目,首行还是常用原型尺寸,so sweet。axure,emm……当然不排除我用的axure是破解版还是2015版的。
上图已经展示了,就不再重复了。
四、稳定
试过“chua”的一下停电的酸爽么?好嗨哦~再次打开XD,没毛病,axure就不一定了。当要做一个完整的APP界面时,axure卡到怀疑人生也不是不可能。当然不排除我用的axure是破解版还是2015版的。
五、插件多
任何时候都想提高工作效率的人,插件也是装的比谁都多。XD也很贴心的想到了,除了插件,还有用户界面套件、应用程序集成,让你的跨工具设计工作无缝衔接。我个人就习惯在XD上画静态原型,导出到蓝湖上供团队查看,如有需要再导入protopie做动效原型,当然XD本身就可以做一些粗略的效果。再就是有现成的三大系统套件,随时调用,巨方便。axure,emm……当然不排除我用的axure是破解版还是2015版的。
常用内容推荐
添加/搜索插件
三大系统套件
可对接的第三方应用
XD有丰富的插件、套件、第三方可对接应用
六、动效原型制作可视化
界面默认“设计”“原型”两种模式,当你切换到“原型”模式时,只要拉拉线,选择过渡模式,就能制作简单的原型了,如要进阶,也有很多参考的案例,也是很容易上手的。最近还新增了语音触发的动效原型模式,完全有信心展望未来。
动效原型操作演示
七、系统兼容
windows用户没有被孤立的烦恼。另外还出了APP,支持查看云文档,和实时查看原型,引起极度舒适。
云文档
原型同步界面
XD APP界面截图
八、自动更新
XD的更新算是很频繁了,17年10月结束测试版本,现在稳定版本已经是18.0.12了(此处应有掌声)
九、缺点
当然人无完人,软件也是。XD不支持把所有画板导出成一张图,有输出交互流程图习惯的就有点麻烦了,我的一般做法是导出所有画板,再进行流程制作,其实也不会花很多时间。
再就是制作的套件无法像axure那样导入后随时调用,每次还是需要自己再打开一遍复制,real麻烦了,除非把所有界面都画在一个文档里。总能找到对策。
左侧为自制套件,主视图为画板和原型汇总。
以上就是我用XD的理由,当然也不是否定axure,毕竟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番外:其实平时的一些简单设计我都会用XD来做,像封面、总结报告……基础形状和钢笔工具就已经够用了。

更多内容:

Back to Top